理财158网    
首页 | 投资理财 | 生活理财 | 理财规划 | 理财故事 | 理财攻略 | 财富测试 | 理财工具 | 理财知识 | 财经节目     | 理财专题 | 理财论坛 | 在线记帐     | 理财学院
  当前位置:理财158网>生活理财>玩转银行>文章内容
从争抢热到零收益 银行理财市场亟待规范成共识
来源:中国资本证券网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08-03-24  

据监管层透露,未来将采取相应举措改变目前银行理财产品的混乱局面,从制度上规范规避风险。为此记者采访了研究人士和银行方面,通过他们对银行理财市场的长期观察和深入实践,提出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肺腑谏言。

  渤海证券高级研究员、天津大学副教授房振明研究金融工程出身,长期关注银行理财市场,他呼吁:不要让银行理财产品市场成为“银行的乱局,投资者的迷局”。

  中国光大银行财富管理中心主任张旭阳长期主管理财产品设计工作,他表示,根据现有的监管条例以及办法,监管所涉及的面已经很全面了。之所以还会出现问题,可能是各家银行在执行的细节上还有不足。

  现状 从争抢热潮到零收益

  从2006年开始随着市场流动性的增强和股票市场的转暖,银行理财产品迅速膨胀发展。根据Wind资讯统计,从2006年12月至2008年3月21日,中、外资银行在国内已经发行理财产品达3489种,数量庞大,种类繁多。但由于缺乏专业知识,投资者在面对复杂的结构设计、晦涩的专业术语以及令人眼花缭乱的产品说明时显得完全无所适从。无法从产品说明书中解读产品深层次信息,无法甄别产品优劣,投资者在下意识中卷入了理财热潮。

  随着世界经济的转冷和我国股票市场的疲弱,热潮退去,理财产品短暂的赚钱效应风光不再。目前,多家中外资银行的理财产品都出现了低收益、“零收益”现象。

  张旭阳认为,之所以出现这种低收益、“零收益”的现象,一方面是因为市场变化,另一方面则是银行设计能力不足。他说,以前一些银行设计过的同涨同跌的理财产品,认为同行业同市场的股票应该表现趋同,比如一篮子金融股,理论上理解并没有错,但事实是中银香港和平安保险的走势差异就很大,最后导致了产品收益表现不佳。

  强化信批 细化到渠道和内容

  信批不完善,或许是现在银行理财产品市场上最严重的问题。并非监管层没有规定,而是落实中千差万别。仅以网站为例,东亚银行、光大银行等的网站就很容易找到产品信息,包括说明书、产品净值表现等;而其他一些银行,比如民生银行、中信银行则很难找到产品说明书及运行情况的相关信息,仅有产品发行的广告宣传。

  房振明认为,目前的报备制不利于保护投资者利益,因此必须实施严格的信披制度予以补充。他说,目前理财产品发行实施报备制,但报备制在市场机制尚未完善的情况下不利于保护投资者利益,因而有必要考虑在报备制的基础上实施严格的信息披露制度,制定应该强制信息披露的内容。翻看很多国内的理财产品说明书后发现,无论中资还是外资银行的理财产品都存在着大量可以在不泄漏知识产权的条件下应该披露的信息,只是这些风险的揭示和信息的披露可能不利于产品的发行而已。

  张旭阳也表示,从现实情况来看,强化信息披露的监管,是当前监管层需要把握的重中之重。比如要求各个银行在固定的渠道以固定的形式向投资者进行披露,包括所有投资者应该获得的信息。这种披露应该包括产品发行时的概述与说明,产品存续期间的净值表现,以及产品兑付后的回顾和总结。他还说:“这些在管理办法里都有,各银行在执行的时候应从更加谨慎的角度去做。”

  为什么银行不愿意进行全面的信息披露呢?房振明从金融工程的角度解释道:除了简单的新股申购产品之外,绝大部分理财产品都是结构化产品,在产品中嵌套期货、各种标准和非标准期权等,这种高级的金融产品特性直接决定了产品信息披露的难度。另外,由于金融产品的极易复制性,理财产品开发银行出于保护知识产权的需要缺乏产品信息披露的动力。因此,这两点原因直接也成为了银行不勤勉信息披露甚至隐瞒信息的最有力盾牌。

  自我风险评级 形同虚设

  房振明说,理财产品风险评级不准确,评级过程由产品设计者自己完成,风险评定标准不透明甚至有可能自己设定,使得风险提示形同虚设。因而,出现了几乎所有的银行理财产品的风险级别均为1级或者2级,稀少能看见3级。非专业人士的投资者无法真实了解理财产品风险状况,无法将所承担风险与预期收益率匹配,错误投资在所难免。

  这种情况记者也曾亲见,某家银行发行的产品,明明是两个投资品种迥异的产品,却被出具了同样的风险等级。

  对此,张旭阳的解释是,各家银行,包括各专业人士对同一产品的风险度的判断恐怕也是不同的,而且一个评级标准也难以涵盖包括流动性风险、市场风险、利率风险等在内的所有理财产品的含义。而各家银行制定的风险定级更多只是一个指导性意见,因为在不同情况下不同产品的风险度是不断转化的。比如光大银行2006年底就开始实行的五星风险定级,一星和二星之间可能只有些微妙的变化,并不是“非黑即白”的区别。

  房振明认为应该杜绝银行自我风险评级,真正评判产品风险。或者由银监会牵头成立专门的独立理财产品风险评级机构,客观公正的评判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风险级别;或者银监会对银行设计的理财产品风险评级过程和参数进行审核,也就是说,使各家银行在银监会的监控下进行风险评级,避免自欺欺人的事情发生。

  “反映一个银行理财产品的风险定级可能要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影响,现在很难找一个很完美的模型在事先衡量一个理财产品所涵盖的所有风险。”张旭阳说。

  一线销售人员需持证上岗

  目前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理财产品销售人员的专业素质缺乏,极有可能对投资者形成误导。张旭阳说,销售过程的风险披露和对理财人员的队伍管理方面,监管层应进一步明确要求。

  房振明说,销售人员的专业水平直接影响到理财产品的各种风险和信息是否能够向投资者真实的揭示,然而由于理财产品的爆发式发展远远超过了各家银行的后台销售支持能力。在对很多家银行分支机构走访中,我就发现很多理财产品销售人员对预期收益率,挂钩标的等概念尚不十分明晰,甚至有的销售人员根本不让投资者在购买之前阅读产品说明书。专业的销售人员尚且如此,投资者更是茫然,选择的产品优劣只能依靠运气。另外,银行理财产品的销售宣传中也存在很不客观的夸张成分,包赚不赔、零风险、高收益……这样的字眼常常出现在一些银行的理财产品宣传单上,这将直接误导无投资经验的消费者。

  为此房振明建议:应规范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环节,实施银行理财产品从业人员考试制度。理财产品销售人员与证券公司的营销人员有类似之处,但所需要的知识比券商从业人员更多。为了改变当前理财产品销售人员专业素质较差的局面,应该效仿证券行业,及早实施统一的权威的理财产品销售人员的从业资格考试认证制度。

  张旭阳说:目前我国没有专门的针对理财产品销售人员的认证体系。但相关方面的考试却很多,比如中国银行业协会组织的银行业从业人员考试,中国金融标理财标准委员会实施的金融理财师(AFP)和国际金融理财师(CFP)的认证制度,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推出的理财规划师职业资格认证考试等。各种认证标准并存的混乱局面亟待统一理顺。

  张旭阳还说,除了这些外部的认证以外,各银行可能还会设置内部的管理认证体系。因为对于理财人员来说,不是专门卖产品的问题,我们希望他们能向财务顾问的角色转移,从单一卖产品向卖产品组合,销售资产配置方案等方面去转移。这就要求一线从业人员的素质不简单是一个产品销售层面,而是能为客户提供综合化的理财顾问服务。这就要求对理财销售人员有分级的管理,一般、资深、高级的理财人员,以便销售不同产品的要求。要求每个支行必须配备两个专业理财经理,或许也是个办法。

 



雅虎收藏+

上一篇:另类投资如何赚钱 私人银行红酒投资5年回报350%   下一篇:不足百万平方米 沪2月份住宅月成交创05年来最低
 
[收藏] [推荐] [评论(0条)]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要记得去论坛讨论,点击注册新会员 匿名评论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后才会公布,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最新评论:
  热点文章
·银行券商基金 打新股理财谁最优
·银行VIP门槛高低不一 不同银行的
·2008银行理财出什么招 买理财产
·投资银行黄金须货比三家 实物金
·信用卡分期购物:四种方式可选择
·最值得购买的银行理财产品在售手
·银行保本理财产品平均收益4.79%
·浦发和深发展等六家银行信用卡促
·刷卡消费要理性 持卡人小心“积
·理财提醒:使用信用卡也要“精打
·汇款费率千差万别 在哪家银行汇
·银行理财首选短期保本产品
  相关文章
·全方位解读网上银行 足不出户即
·赌人民币继续升值 外资银行纷推
·总结银行理财三陷阱:宣传材料不
·如何不跳进银行理财陷阱 教你读
·3月六款理财产品“零收益” 浦发
·银监会新规出台 银行系QDII投资
·产品设计有错? 找寻银行理财产
·认知风险 走出银行理财产品“包
·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有诀窍 “理财
·理财江湖险恶陷阱多 股市不靠谱
·"陷阱"难辨 购买理财产品需充分
·国内首发最顶级高端信用卡:招行
  广告推荐

Copyright © 2005-2009 Licai158.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07007258号